G331吉林段品質提升:邊境公路的“精修”與“煥新”_今熱點
開欄語:
當G331吉林段的車輪碾過邊境的壯美畫卷,當沈白高鐵的流線穿梭過長白的林海雪原,吉林交通版圖迎來歷史性“雙線”時刻!一條以“風景道”串聯起邊境的無限風光,一條以“快速路”打通區域協同的發展脈絡,它們打破時空阻隔,匯聚起振興的強勁勢能,正讓吉林的每一寸土地都迸發新的機遇。即日起,中國吉林網·吉刻新聞推出《向著吉林,吉刻出發!——G331吉林段&沈白高鐵通車》專欄,帶您見證這兩條交通干線如何攜手為吉林振興突破按下“加速鍵”。
從集安市渾江口大橋到琿春市蘭家趟子,綿延1240公里的G331吉林段,正以“精修”與“煥新”實現從“通”到“優”的跨越。面對邊境山區冬寒夏雨的復雜氣候,施工團隊以技術創新破局,用綠色理念賦能,讓這條邊境公路既成 “暢行路”,更變 “風景道”,為吉林交旅融合與振興注入新活力。
(資料圖)
9月7日,G331項目吉林段06標段瀝青主線鋪設施工圓滿完成。
9月15日,G331項目吉林段白山地區干溝子至長白段實現貫通,兩江隧道路面工程也同步完工通車……
一個個好消息傳來!
剛剛通車,就有司機感慨:“以前冬滑夏洼,現在啥天氣開著都踏實。”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工程,源于施工團隊對氣候難題的精準破解。冬季嚴寒時,通化地區集安市渾江口至二道砬子路面改造工程中,建設者創新采用“暖棚法施工+精準配比防凍劑”,讓工程進度不受阻。
夏季多雨,白山市十二道溝至干溝子段引入2厘米超薄罩面技術,抗滑性能優異,雨天行車更安全,且 “當天鋪設當天通小車”,最大程度減少對村民出行的影響。
在資源循環利用的實踐中,建設團隊始終在 “品質保障” 與 “生態保護” 間尋找最優解。白山市境內錯草至臨江段舊路改造時,高頻共振路面碎石化技術大顯身手 —— 原本破損的舊水泥路面被精準破碎成均勻碎石層,這些 “廢料” 搖身一變成為新路面的基層原料。僅 2.7 公里的改造路段,不僅省去了舊料清運的成本,還直接節約近百萬元建設資金,實現 “變廢為寶”。而在集安至下套段,采用纖維微表處施工,搭配瀝青銑刨材料再生技術,不僅延長路面壽命3至5年,也讓公路與周邊環境相映成趣。
干溝子至長白段,地處長白朝鮮族自治縣,線路全長34.832公里,起始于松長高速十五道溝出口,途經金華鄉、南尖頭村等重要村鎮,終點位于長白縣高速出口。項目按照二級公路標準建設,設計時速為40公里,路基寬度8.5米、路面寬度7米。兩江隧道改造工程施工內容涵蓋了路面改造和橋涵隧道的全面升級,包括拆建橋梁3座、涵洞3道,維修橋梁3座、涵洞32道、隧道2座以及棚洞7座。該路段多為臨水臨崖地形,項目施工過程中面臨作業面有限、多項工程交叉施工、車流量較大等諸多難題。面對考驗,項目部統籌安排,科學確定施工計劃,采取“分段施工、錯峰導流”的科學方案,嚴把安全關、質量關,有力保障了項目順利推進。
品質提升不僅解決了“走得暢”的問題,更為“走得美”“走得值”奠定基礎。如今的G331吉林段,每一段路都是“風景底色”,每一處細節都為交旅融合“加分”。
路面平整了,“公路即風景”的理念得以落地。高森林覆蓋率讓公路穿行于“天然氧吧”,沿途的自然保護區、森林公園被串聯成線,走到哪兒,都能拍出美景。尤其是秋季的五花山色,更是漂亮又大氣。不僅如此,沿途的高句麗遺址的斑駁城墻、渤海國遺跡、朝鮮族村落……都因這條“優質路”而更易抵達。
從“修補老路”到“精修品質”,從“解決問題”到“煥新價值”,G331吉林段的品質升級之路,不僅是一條公路的蛻變,更是吉林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縮影。這條“品質公路”,正承載著游客的詩與遠方,也讓沿線群眾出行方便的同時將迎來家門口的“旅游紅利”,在吉林東部的大地上,續寫著交旅融合、興邊富民的新篇章。
中國吉林網 吉刻新聞 記者 李易書 王濤
部分圖片來源:吉林省交通運輸廳公眾號
- ·美國記者抗戰時期采訪包在北京這個紀念館首展 掃碼閱讀手機版(2025-08-26)